无线射频识别(RFID)
--21世纪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的方向
mc21st 序语
2004年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一项决议,把RFID(无线射频识别)这项技术推到了聚光灯下。沃尔玛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RFID技术,2006年1月前在单件商品中使用这项技术。
其实, RFID并不是新技术,早在二战时它就被美军用于战争中识别自家和盟军的飞机,但自2003年这项技术又开始被众人所追捧。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称RFID是2004年四大IT趋势之一,"其构建的物联网将为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"。IBM、SAP、微软等IT巨头纷纷重金投入此项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开发,试图从中分一杯羹。
RFID(无线射频识别,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。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标签(Tag)、阅读器(Reader)和天线(Antenna)三部分组成--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。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:标签进入磁场后,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,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(Passive Tag,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),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(Active Tag,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), 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,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。在零售业中,RFID被认为是条形码的终结者。
目前全世界已经安装了约5000个RFID系统,实际年销售额约为9.64亿美元,但主要用于宠物与野生动物跟踪、公路和停车收费等有限的领域。但事实上,RFID还有望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、门禁保安、RFID卡收费、生产线自动化、仓储管理、汽车防盗、防伪、电子物品监视系统、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、物流管理、生产线追踪等领域大展身手。
2004年2月9日,杨基集团(Yankee Group)发表了无线IC(RFID)基础设施市场的调查结果。结果显示,到2008年RFID基础设施市场的销售额将达42亿美元。美国沃尔玛及美国国防部等正在推进全面导入RFID的计划,另外,众多供应商也在研究RFID导入事宜。预计2004年这些企业及组织导入RFID的费用将达5亿1500万~38亿美元。
和其他新兴技术一样的,RFID在大量普及之前还有段路要走──从标准不统一到成本高、侵犯隐私、读错率过高等问题制约着其现在并不能完美出演"物联网"构想。
当今市场竞争愈发体现在标准之争,谁掌握了标准就等于攫取了产业链中最为丰厚的利润。RFID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,其标准之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,预计在2004年10月份就能见分晓。
2004年2月,中国电子标签(RFID的另一名称)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,这个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旗下的组织,将负责起草、制定中国有关电子标签的多项国家标准,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尽快出台自主电子标签国家标准。4月底,中国企业加入了RFID的全球化标准组织EPCglobal,同期EPCglobalChina也已成立。与此同时,日本的RFID标准化组织T-Engine论坛与中国企业实华开合作成立了基于日本UID标准技术的实验室--UID中国中心。至此,国际两大RFID标准组织在中国的战略布局都已经完成。
面对国际两大标准组织互不兼容的对抗局面,中国也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。如何让国家标准与未来的国际标准相互兼容,让贴着RFID标签的中国产品顺利地在世界范围中流通,是当前重要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本专题主要探讨无线射频识别的发展、应用及技术。 |